欧美国家反恐遇难题:翻译弄不明白阿拉伯语方言

发布时间:2004-12-12       浏览次数:950       文章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12月12日讯 自从“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和其他西欧国家都将自己目光投向了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的动向,严防再次遭到对手的“暗算”。不过,现在,多国政府深感通晓阿拉伯语的反恐怖调查员和翻译相当紧缺,加上这种工作负担沉重而且待遇偏低,各方普遍面临着如何招募既精通业务,又非常可靠的语言学家的问题。据悉,一名来自北非国家并为意大利官方工作的翻译,因在探亲时遭到自己祖国的武装分子威胁而辞职。荷兰政府也曾抓到混入己方情报部门内部的“奸细翻译”。今年3月11日发生的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爆炸事件,更凸显了欧洲国家阿拉伯语翻译在分析“方言”上的严重缺陷,以致坐失良机。   《洛杉矶时报》11日发表专栏文章,详细披露了这些阿拉伯语翻译不为人熟悉的紧张生活。比利时高级警官认为,应对恐怖袭击要求欧洲国家将阿拉伯语翻译同了解阿拉伯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的警方分析人员结合一起工作。比如,极端分子经常在其讲话中引用发生在中世纪的各类事件,因此,如果双方各干各的,很难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欧美国家开始寻求来自阿拉伯世界(比如埃及、约旦和摩洛哥等国)情报机关的帮助,但这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如果从阿拉伯国家招募非穆斯林,这些人又可能因不仇视伊斯兰教而在分析工作中蓄意夸张。目前,法国在解决这个棘手问题时,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列。   人口资料表明,法国居民中祖籍阿拉伯地区者数量为欧洲之冠。上世纪80和90年代发生在北非和黎巴嫩的恐怖袭击活动趋势巴黎方面及早筹建了针对极端分子的特殊力量。尽管如此,法国依然发现,招募来自巴基斯坦的可靠翻译也很困难,同时法方宣称,刺探伊朗的情报也相当不容易。在实际工作中,法国根据美国提供的翻译信息,发布了数次“恐怖威胁警告”,并停飞了六个从巴黎前往洛杉矶的航班,但事后证明美方翻译存在严重问题,结果造成了大量虚惊。除了情报内容外,如何拼写确认阿拉伯人的名字也很令各方头疼。许多极端分子往往给自己起了很多不同的代号,甚至连“基地”组织的英文名称也有数种写法。   法国官员承认,有时候可能因为一个字母的差异就造成错误的拘捕或者放走恐怖分子。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不能完全依靠电脑予以解决。现在欧洲国家情报机关已经能窃听到重点电话和可疑住宅内部的通话情况,但如何让翻译从这些极端分子狂热言辞中发现恐怖袭击的蛛丝马迹非常困难,因为许多北非人即便不是恐怖分子也喜欢在说话时候夹杂大量的宗教和“圣战”用语,将这普通人和极端分子准确区别和对待非常不易。只有那些从小在双语环境和两种文化中成长的人才能胜任这种艰苦的脑力工作。否则,翻译可能因仅仅传达对方所说的表面意思而丧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甚至要造成无辜者被捕。   一位法国阿拉伯女翻译人员就可熟练的破译充斥着北非方言、中东地区口音和法式阿拉伯土语的各类语音材料,并亲自参与了许多马拉松式的审问工作,也曾多次遭到嫌疑人的斥责和白眼。不过,这位女士仍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大量不为人知的“黑话”。比如,“看姑妈去”表示当意思是“进监狱了”,“准备结婚”就是要发动自杀性袭击的代号。据说,除了招募困难外,已经从事此类翻译工作的阿拉伯人后裔往往还要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同时,许多其他条件都很合格的候选人因为其家庭亲属中有极端分子而被排除在外。专家指出,培养大批精通伊斯兰事务的反恐怖人员需要几代人努力很长时间才能实现。(高轶军)
0